A先生、50歲,自述多年修練氣功,練習是依老師教授的印度脈輪練氣法,大致是:用腹式呼吸,由下往上沿脈輪鼓蕩氣息。每次練習時,都能明顯覺察身體內有種種氣光輻射流動,而且,「自覺」盤坐時,周圍會有一圈護身磁場……。

我心想:「你那麼厲害,還來看啥病?」

沒想到,他立刻呈現病徵:陣發性連續打嗝,嗝聲大如牛蛙,平時不嗝則已,一嗝則數小時不止,隨之而來的便是胃酸上逆、胃嘈雜、咽中如哽、胸悶心煩、心悸、不易入睡,日子久了開始有躁鬱傾向,情緒喜怒不定……他自己和家人都警覺到不對勁,才經友人介紹來診。

四診合參後,我嘆了一口氣,他急著問:「病情嚴重嗎?是不是很棘手?」我回答:「我之所以嘆氣,是因為又看到一個努力養生卻因不了解個人體質、生理狀況,反而傷害自己的病例。你的病情理論上不嚴重,但在調治上的確有點棘手。」

文章標籤

johnsok43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屋禪下位於粉嶺馬尾下村一棟兩層高的村屋內,這裏沒WiFi、沒電視和電腦,三位主理人Annie、Celin和Erica原意希望像日劇《同一屋簷下》那樣與朋友聚首一堂,體驗郊區寧靜,將她們於禪修道場所學的靜心方法與工作坊融合,給自己獨處靜思的時間,教都市人如何靜心慢活。
Annie與Erica於禪修道場認識,她們以禪修混合自創的「禁語古文班」,由自小喜歡書法和中國文化的Erica與擅長畫畫的Celin一起教授,即使對於甲骨文毫無認識都能參加,將甲骨文混合繪畫,配合冥想和慢呼吸法進入平靜狀態,達致禪修效果。以毛筆靜心練字,亦可激發創意,畫作會反映學員當下的潛意識狀態,課堂完結時她們會為學員解讀畫作的意思,在這裏放下平日積累的煩躁,專注做一件事,其實生活也可以過得輕鬆平靜。
除了古文班,曾於日本打工換宿的Annie亦將禪修結合日本文化,教授源自日本的迷你庭園枯山水(意指乾的山水畫),結合日本美學和禪修的枯山水,透過在砂石上刻畫直線和曲線形成滙川成流的圖案,訓練專注力;她們亦將執拾得來的落花及枯枝乾草用來插花,配合禪修,藉賞花平靜思緒,稱為花禪。每個工作坊價錢介乎$320至$380,包材料、輕素食和飲品。



文章來自: 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supplement/retails/art/20160811/19730851


文章標籤

johnsok43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這個章節裡,我想探討自己在瑜伽練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:冥想。

如果你已經開始練習瑜伽,也許聽說了瑜伽的八大支柱。體位法是其一,冥想(梵文稱之為Dhyana)是另一個支柱。體位法也就是西方世界所說的瑜伽,練習者藉由跟著身體移動來呼吸,流汗,並專注在不同姿勢的轉換與難度,便能進入當下的時刻。這是專為我們紛亂的頭腦與身體而設計的運動。

其實,在數千年前瑜伽剛開始發展時,體位法的練習目的就是要幫助身體進入冥想之用。只是練習瑜伽體位法的姿勢不是目標,柔軟度的訓練也不是目的,手倒立更加不是終點。練習瑜伽的目的是達到平靜與平衡,以找到內在真正的平和。

你試過動也不動地坐上1小時嗎?這比你想像中要更辛苦喔!如果你的身體僵硬,骨盆跟下背很快就開始不舒服了。但瑜伽練習能讓你的身體保持柔軟,增加空間,讓你能安靜坐著,不會感到不適或分心。

不過冥想跟瑜伽一樣,都需要練習。你還記得自己第一個下犬式有多困難嗎?你的第一次瑜伽串連呢?安靜坐著也是同樣的道理。剛開始不容易,但練習次數愈多,就變得愈簡單。冥想練習不只改變身體,更能轉化你的生活。冥想會幫助你與周遭的環境之間創造空間,提升專注力、平靜、智慧。

開始練習冥想靜坐,也許會比站上瑜伽墊還要令人卻步。比方說,練習進階手平衡時,你會發現,停留在當下並不困難,因為分心的話,可能會當場摔下來!冥想則是定靜的坐著,閉上雙眼,花幾分鐘與自己同在,沒有別人。這與我們現在生活的方式完全不同,可能會讓人有些退卻。因為生活中總是充斥著聲音、噪音,與做不完的事,而我們極少有機會進入絕對的靜默。

文章標籤

johnsok43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